| |
|
中国石油山东销售枣庄分公司:十一月,你好(散文)
|
| 来源:齐鲁网视 访问量:3540 添加时间:2025-11-27 16:16:59 |
| |
晨起推窗,风里已浸透初冬的清冽。街道旁的梧桐叶蜷缩在角落,像是十月的信笺被匆匆收起,只余下枝干倔强地伸向灰蒙的天空。人们裹紧大衣,在寒风中缩着脖子疾步而行——是啊,衣服换成了厚的,日子却依旧如钟摆般在两点的轨迹间摇晃,从家到单位,再从单位归家,匆匆忙忙,仿佛一场无声的默剧。
十一月的沉静,从喧嚣到内省
十月的绚烂似乎还在眼前:银杏的金黄、枫叶的火红、桂花的甜香,曾将秋日渲染得如油画般浓烈。可十一月的到来,却像一位沉静的哲人,悄然按下了世界的静音键。风不再温柔,裹着寒意掠过衣领;雨点敲打窗棂时,声音也变得冷硬。街边小店蒸腾起烤红薯的白雾,香气混着冷空气钻进鼻腔,成了这单调途中最朴实的慰藉。
在这样的季节里,匆忙反而显得格格不入。于是我开始学着放慢脚步:通勤时不再紧盯手机,而是看晨霜为枯草披上银装,看夕阳早早地为云层镶上金边。午休间隙,泡一杯热茶,看茶叶在杯中舒展,如同梳理自己紧绷的思绪。十一月教会我的第一课,便是从外界的喧嚣转向内心的沉淀——正如古人所言“冬藏”,唯有收敛锋芒,才能积蓄来年破土的力量。
两点一线中的微光,平凡深处的暖意
生活虽被框定在固定的轨道上,但细微之处总藏着小确幸。单位窗台上的一盆绿萝,不知何时抽了新芽,嫩绿得让人心软;夜归时,楼下守门的老人总会笑着递来一叠报纸,那句“天冷,早点回”比暖气更熨帖。这些瞬间让我想起一位卖菜的老大哥,在寒风中搓着冻红的手,却因路人买完最后一把青菜而露出感激的笑。那份坚韧与温暖,恰似十一月的光——不炽热,却足以抵御世间的凉意。
某天加班至深夜,街上只剩路灯与影子为伴。忽然收到母亲的消息:“降温了,柜子里有厚被子。”简短的几个字,竟让鼻尖一酸。原来十一月的美,不在于盛大的仪式,而在于这些被忽略的羁绊:或许是家人围坐时一碗热汤的氤氲,或许是老友在电话那头的调侃:“冬天到了,该聚聚了!”
在时间门槛上的回望
站在十一月的门槛上,回望十月,像翻完一本写满收获的日记。那时,田畴稻浪翻金,生命如同奔赴一场盛大的告别礼;而今,繁华落尽,草木露出虬曲的枝干,世界变得简洁而疏朗。这种“落尽繁华见真淳”的美,反而让人更清晰地看见自己:那些未完成的目标、已实现的成长,都成了岁月馈赠的砝码,让脚步在沉淀中愈发沉稳。十一月承前启后,一半是秋的余韵,一半是冬的序曲。它不催促万物生长,而是给予休憩的空间:漫长的夜晚适合读书,温暖的灯光下,文字与思考成为最忠实的伴侣;周末的清晨,不妨煮一壶茶,与家人聊聊这一年的得失,或独自对窗发呆,任思绪漫游。唯有经过这样的“后台期”,才能让十月的丰盈内化为智慧,为年末的冲刺蓄力。
尾声:向心深处探寻
“十一月,你好。”这句问候,是对缓慢生活的接纳,也是对内在秩序的重建。不必感伤枝头的萧瑟,因为落叶正在泥土中孕育新生;不必焦虑时光匆匆,因为每一段平凡都是生命的修行。
若你问如何与十一月相处?答案或许藏在一盏灯、一本书、一次散步中。点亮台灯,读那本拖延许久的小说;煮茶时听水沸的咕噜声,像听冬日的私语;黄昏散步,看路灯次第亮起,将街道染成橘色的河。
十月教会我们盛大地告别,十一月则教会我们深刻地沉淀。
此刻,窗外风声渐歇,我写下最后一行字:愿你在渐寒的岁月里,始终心怀暖阳;愿每一个匆忙的日子,都不失温柔的底色。
|
|
|
上一条信息:
枣庄联通以“五心聚力”激活红色引擎 驱动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下一条信息:
中国石油山东销售枣庄分公司:一座社区油站的“小店经济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