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28日讯 5月27日,枣庄市市中区档案馆三楼会议室内,一场以“家谱回家”为主题的捐赠仪式庄重举行。傅氏家族代表将珍藏数代的《傅氏族谱》正式移交档案馆,标志着这部承载家族数百年记忆的文献将在专业保护下焕发新生,为地方历史文化研究注入鲜活力量。
此次捐赠的《傅氏族谱》详实记录了傅氏家族自迁入市中区付刘耀村以来近600年的繁衍轨迹,涵盖世系图谱、家族规约、名人逸事及迁徙轨迹等内容。捐赠者傅珍文在仪式上表示:“家谱是家族精神的根脉,我们希望通过档案馆的专业平台,让傅氏文化成为研究地方历史的‘活化石’,让子孙后代铭记先辈的智慧与传承。”
枣庄市市中区档案馆接收管理室工作人员杨雪介绍,该族谱世系完整、脉络清晰,为研究区域人口变迁、民俗演变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文献支撑。为确保文献安全,档案馆已启动专项保护流程:采用恒温恒湿设备对原件进行科学存储,同步推进高清数字化扫描,并纳入宗谱专题数据库实现永久云端保存。在档案馆库房现场,杨雪向记者展示了馆藏的珍贵档案:“这里保存着自1953年以来的3万余卷档案资料,涵盖文书、照片、实物等多种载体。家谱的加入,将进一步丰富我们‘家文化’专题资源库,为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传统美德提供生动教材。”
截至2021年底,枣庄市市中区档案馆已收藏全宗111个、资料8000余册,并持续推进纸质档案数字化工程。杨雪代表档案馆向社会发出倡议:“每一本家谱都是地方历史的‘基因库’,我们诚邀更多家族、机构和个人参与捐赠,让散落民间的历史记忆‘回家’,共同构建城市文化的集体记忆。”此次“家谱回家”行动,不仅是档案资源保护的创新实践,更是对“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精神的当代诠释。随着《傅氏族谱》的入馆,市中区档案馆正以数字化手段激活传统文化基因,让百年家风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闪电新闻记者 刘聪聪 刘芮 市中区融媒体 刘正航 通讯员 孙晓琳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