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多年后,我依然时常想起那些与舍友爬山的下午。阳光透过宿舍窗户,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不知是谁喊一声“爬山去”,大家便纷纷响应。确认手机充满电,背个小包,装上几瓶水、两罐啤酒和几包花生米,我们就出发了。
那时的我们偏爱那些无名山头,常为了省下几十元门票钱,像“鬼子进村”般偷偷摸摸地找小路上山。衣服被树枝刮破也不在意,反而觉得乐趣无穷。
山路上的青春絮语
爬山途中,我们很少循规蹈矩地走现成的小路,总要找那些景色较好、人迹罕至的山头才肯攀爬。现在想来,这何尝不是我们当时对待人生的态度——总想走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
山路上的闲聊内容,随着毕业的临近,渐渐从游戏、逛街转向了未来。记得有一次,我们坐在半山腰的石头上,喝着啤酒,望着远处的城市轮廓,讨论着上周面试的公司如何、是留在大城市还是回家乡工作。
“我想去南方看看,听说机会多。”
“我还是想回家,离父母近些。”
这些对话中,我们彼此试探着未来的可能性,也暗暗较劲,生怕落后于人。山风拂面,带走了些许焦虑,却带不走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
青春是一场单程旅行
“梦是一种潜在的意识,想是主动的思维,而梦想绝对不是简单的梦与想的组合,而是一个更有生命力,更有蕴含的词。”
那时我们都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吗?不,不全是。只是梦想变得更加具体而微了。
登山时,我们总希望山再高一些、路再长一些,时光走得慢一些。然而每条路都有尽头,我们终究还是毕业了,四散在祖国的各个角落。
班上有位舍友在毕业纪念册上写道:“青春是一列单程客车,不能返回也没有驿站。”
当时不觉特别,如今回味才知深意。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这句话,多年后我才真正理解其分量。梦想不是天马行空的幻想,而是需要像骑马一样,需要方向,也需要控制。
现在的我们,朝九晚五,为毕业时许下的壮志豪言和心中的梦想默默打拼。收入高了,时间少了,买得起那张期盼已久的门票,却抽不出时间聚在一起。
偶尔翻看旧照片,那些曾经爬过的山头、欣赏过的美景既陌生又熟悉。猛然发觉,贫穷的学生生活其实非常奢侈——那时的我们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
但或许,阻挡我们前进脚步的并不是没时间,而是那些“忙不开、走不了”的自欺欺人。
又一个春天来了,我拿起手机,在宿舍群里发消息:“周末去爬山吗?” 响应没有当年那么热烈了——有人要加班,有人要陪孩子上课。但最终,我们还是约好了时间地点。
人生路上,我们都需要偶尔“偷得浮生半日闲”,放下手中的工作,去见想见的人,去看想看的风景。
因为青春不是一段时光,而是一种心态,一种选择。
愿我们都能在繁忙的生活中,保持那份出发的勇气,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