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9日清晨,山东销售潍坊分公司高密党支部书记孙洪苓的手机急促响起,听筒里传来阚家镇松兴屯村李守忠大爷带着哭腔的声音:“小孙啊!前两天刚签的订单,老伴突然病倒了,这满棚葡萄要是烂在树上,我可怎么活啊!”无儿无女的老两口靠这几亩葡萄园维生,偏偏赶上农忙抢收季,各村大棚都在抢人手,急得李大爷在电话那头直跺脚。

“大爷您别急,我们这就到!”孙洪苓挂了电话,立刻在党支部群里发起召集令。“我报名!”“算我一个!”刘平、刘君美、王燕超等5名党员秒回响应。半小时后,穿着蓝色工装的队伍就出现在李大爷的葡萄园。刚掀开棚帘,一股混杂着泥土腥气的热浪就扑面而来,40度的棚内像个密不透风的桑拿房,地面蒸腾的潮气瞬间模糊了镜片。
李大爷攥着竹筐的手微微发颤,望着架上一串串紫黑透亮的葡萄直叹气——连日降雨已耽误了最佳采收期,有些果粒已经泛出霉斑。“李大爷,您指挥我们干!”孙洪苓抹了把额头的汗,话音未落,5名党员已迅速分工。按照老人的嘱咐,有人专门俯身挑选熟度刚好的果串,刘君美则握着小巧的修枝剪,屏息凝神地贴着果蒂剪断,生怕碰伤果皮;后面的人双手捧着葡萄,像托着易碎的珍宝,轻轻放进铺了软纸的筐里。

蓝色工装很快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背上勾勒出忙碌的轮廓,汗珠顺着安全帽的系带往下淌,砸在泥土里洇出一个个深色的圆点。“筐子别堆太满,下层会压坏的!”有人笑着提醒,抬手抹汗时在脸颊划出两道泥印,引来一阵善意的哄笑。闷热的大棚里,剪刀开合的“咔嚓”声、竹筐碰撞的“咚咚”声与此起彼伏的喘息声交织在一起。
三个多小时的紧张忙碌后,50筐沉甸甸的葡萄在棚外整齐排开,紫莹莹的果粒在阳光下闪着光泽,足足有2000多斤。“多亏你们啊!”李大爷抚摸着饱满的果串,浑浊的眼睛泛起泪光,“这批货能按时发走,至少能换两万块,你们加油站平时忙得脚不沾地,还专门跑过来……”话没说完,老人已哽咽着说不下去。

当看到李大爷望着剩下10筐葡萄又皱起眉头,孙洪苓悄悄拉过党员们合计:“咱们分头想办法!”大家立刻行动起来,有的拨通亲友电话帮忙分销,有的联系常来加油的超市老板李哥。不到中午,3筐120多斤葡萄被亲友认购,剩下的7筐280斤也被李哥全部包下。看着李大爷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孙洪苓和伙伴们也跟着笑起来,眼角的汗水混着笑意滚落。
夕阳西下时,党员们扛着空筐往回走,虽然腰酸背痛,衣衫能拧出水来,但想起李大爷塞在手里的那袋刚摘的葡萄——甜津津的汁水漫过舌尖时,所有疲惫都化作了心头的暖意。“为民服务不只是加油枪旁的笑脸,更是田间地头的援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