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新感知5月26日讯 5月24日,“青春思辨 绿动泉城”济南市大学生垃圾分类辩论赛半决赛如同一场思维的风暴,激情上演。来自全市12支高校的辩论精英们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对真理的追求,齐聚一堂,围绕“垃圾分类的好处主要在于生态效益还是经济效益”这一极具现实意义的辩题,展开了一场场扣人心弦、精彩纷呈的激烈交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思辨风采与垃圾分类的责任担当。
青春如歌,思辨如火。回首复赛阶段,驻济高校学子以“垃圾分类”为卷,以“思辨锋芒”为笔,历经三轮激烈交锋,从初露锋芒到渐入佳境,最终12支强队突破重围,站上半决赛舞台。
半决赛现场更是堪称一场盛大的思想盛宴,吸引了众多目光的聚焦。现场评委阵容堪称豪华,他们不仅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更是辩论赛的权威评判者。山东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国家一级播音员、山东省演讲协会理事王佳音,以其深厚的主持功底和敏锐的思辨能力,为比赛的专业性保驾护航;济南市团校党总支委员、市团校青工委主任张继军,凭借丰富的青年工作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为选手们的表现提供了全方位的审视视角;电视台主持人、国家二级播音员李晓宇,则以其亲和的形象和精准的点评,为赛场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此外,济南市城管局生活废弃物管理处处长郝宝永、生活废弃物管理处副处长、二级调研员梁英辉等参加活动,他们不仅为赛事增添了庄重与权威,更体现了政府部门对大学生思辨活动以及垃圾分类这一社会热点问题的高度重视。
比赛伊始,主持人便强调了本次比赛遵循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严禁人身攻击,旨在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友好的辩论氛围。比赛采用 PK 制,每场比赛结束后,当场宣布晋级决赛队伍、最佳辩手和优秀辩手,这种紧张刺激的赛制让每一位选手都全力以赴,力求在赛场上展现出最好的自己。值得一提的是,脱稿成为晋级的重要考量因素,这无疑对选手们的准备程度和现场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赛场上,硝烟弥漫,战火纷飞。正方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山东政法学院、齐鲁工业大学(长清校区)、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山东财经大学(燕山校区)、济南大学代表队,与反方山东管理学院、山东建筑大学、山东交通学院、山东艺术学院、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代表队展开了激烈的巅峰对决。从开篇立论环节开始,双方辩手便迅速进入状态,正方辩手以严谨的逻辑、清晰的思路,紧扣生态效益这一核心观点,旁征博引,列举了大量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动案例,如垃圾分类如何减少土地占用、降低污染、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等,为观众勾勒出了一幅绿色生态的美好画卷。反方辩手则毫不示弱,他们聚焦经济效益,深入剖析垃圾分类在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阐述了垃圾分类如何带动相关产业的兴起,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用详实的数据和有力的论证为自己的观点站台。
质询盘问环节更是紧张刺激,双方辩手你来我往,互不相让。质询方巧妙设问,试图从对方观点中找到破绽;回答方则沉着冷静,机智应对,巧妙化解对方的攻势。自由辩论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辩手们如同战场上的勇士,思维敏捷,口才出众,他们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娓娓道来,用犀利的言辞、严密的逻辑,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思维盛宴。台下的观众们也被这激烈的辩论所感染,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比赛结束后,主评委王佳音对本次比赛及选手表现进行了精彩点评。她首先对选手们的出色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称赞他们在赛场上展现出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和担当。同时,她也指出了辩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如部分选手在论证过程中缺乏深度,逻辑不够严谨,语言表达不够准确等,并为选手们提供了宝贵的建议,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加强思辨能力的训练,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经过紧张的计分核算,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山东政法学院、山东交通学院、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最终凭借出色的发挥、严密的逻辑和精彩的辩论成功晋级决赛。同时,山东传媒职业学院二辩郑仁玉、山东政法学院三辩时峥嵘、山东交通学院三辩王芮晴、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二辩贻琦、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三辩陈桂博、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四辩刘斐获得最佳辩手;山东艺术学院三辩张梦珊、山东财经大学(燕山校区)一辩冯若薇、济南大学二辩陈秋恬、山东管理学院四辩袁源、山东建筑大学三辩孔祥允、齐鲁工业大学(长清校区)三辩王稼澍获得优秀辩手。
值得一提的是,进入半决赛的所有指导老师均被评为全市优秀指导老师,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选手们的成长和进步付出了辛勤的努力。获得半决赛最佳和优秀辩手的选手都将在决赛参与颁奖。
据悉,决赛时间暂定于6月6日全天在山东省科技馆举行,这里将再次成为思辨的战场,6强劲旅将在这里展开最终的巅峰对决,争夺冠亚军的荣耀。
中国山东网记者 王浩然 通讯员 蒋霞 宋振飞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