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4日讯 5月14日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山东深化科技创新,加快构建广电大视听产业发展新格局情况新闻发布会。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建华介绍了有关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视听内容生产、设备制造、产品服务等,2024年山东全省大视听产业总收入约1300亿元,同比增长约11.6%,持续保持向上向好发展态势。
政策支撑体系不断完善
今年1月国办印发《关于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明确提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
省委、省政府把文化创意纳入“十强产业”,加快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去年7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广电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山东省加快视听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培育全省视听电子新质生产力。
今年1月8日,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动广电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实施视听产业集聚、科技赋能、内容提质、应用推广、版权交易、人才培育“六大工程”,提出到2027年,培育重点视听企业300家以上,建成省级视听产业基地(园区)20个以上、国家级视听产业基地(园区)2个以上,大视听产业年营业收入达到2000亿元;到2030年,产业结构和发展布局更加合理,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力争大视听产业年营业收入突破3000亿元。
4月1日,全省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大会召开,期间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省广电局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提出文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文化科技成果转化、文化科技企业培育等七项重点任务。
国家和省里出台的系列扶持政策,为加快视听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和有力政策支撑。
视听产业链条不断拓展
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大力推动先进技术深度应用,带动全链条延伸和提升。
在市场主体上,全省现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153家、影视制作机构2900家,规模以上视听企业增至217家,拥有浪潮、海尔、海信、歌尔等一批优秀企业,初步形成了涵盖高清视频生产、传播、终端显示和服务的端到端产业链。
在内容制作传播上,大力发展视效制作、录音合成等影视后期制作技术,引导影视制作机构运用超高清、AI、AR/VR、3D等先进技术手段和表现手法,切实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和科技含量,近年来推出的电视剧《南来北往》、纪录片《大河之洲》、综艺节目《国学小名士》等优秀作品全部达到4K超高清标准。健全优质网络视听内容进入大屏机制,推动优秀视听作品在中央、省级播出机构和头部视听平台播出。引导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与视听平台开展联制联播,推动大屏小屏互联互通。
在传输分发上,加快推进高清化建设,省、市级播出机构高清化率达100%,县级播出机构高清化率达95%;扎实推进山东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4K超高清建设,确保9月底正式开通运行,有线电视用户和IPTV用户可收看到4套央视、9套省级卫视共13套新增的超高清直播频道;开展4K/8K超高清产品入户行动,支持有线电视网络和IPTV网络升级改造,鼓励超高清电视一体机等家庭超高清设备更新换代,力争到2027年年底全省超高清用户达1000万户。
在终端呈现上,前瞻布局光学显示、终端技术、人机交互等领域,加速推进形成基于广电5G网络的互动视频、沉浸式视频、云游戏等高新视频内容产品矩阵,积极推动超高清电视、机顶盒、VR/AR/MR设备等产品普及,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视听体验选择。
推进山东省智慧广电大视听服务平台建设。连续三年举办全省高新视频创新大赛,涌现出具有引领性的新产品、新应用200余项。目前,正联合科技、工信、文旅、教育、卫健、交通等部门开展“视听+”案例征集评选活动,加速推动视听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落地应用。
高新技术不断赋能视听产品创作生产
加快生成式人工智能、虚拟数字人、音视频智能制作等技术推广应用,影视制作机构利用AIGC推出《荆轲刺秦王》《完璧归赵》《二桃杀三士》等精品微短剧,以及《诗书趁年华》《幻彩青岛 好客山东》《铸梦深蓝》等优质高新视频,技术含量高、内容新颖,深受观众喜爱。指导《节气小精灵》《动车侠·未来高铁城》等动画片运用VR/AR技术,为观众带来了沉浸式的视听体验。
山东广播电视台通过应用垂类问答大模型,建设山东问政大模型,形成政务知识库,并与AI数字人对接,为用户提供便捷的AI问政功能;德州市广播电视台设立山东广电元宇宙·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德州转化应用基地,建成XR扩展现实超高清制作系统,广泛应用于全媒体传播、智慧党建、文化创意等领域;海看股份推出章鱼智慧产品矩阵,实现智能高清修复、智能写作、文生图等功能;山东广电信通公司积极推进AI技术与产品融合,研发万象AIPC智能创作平台,打造“爱(AI)游山东”智慧文旅互动产品,极大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质量视听产品的需求。
闪电新闻记者 王雨心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