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加油站的灯光依旧明亮。我站在便利店门口,看着来往的车辆和匆匆的行人,忽然想起今天是第几次站在这里了。作为山东销售枣庄分公司的一名一线党建工作者,我的脚步早已踏遍了每一个站点,每一寸土地。党建创新的路,就像这加油站的油枪,需要一次次深入基层的土壤,才能汲取到最鲜活的力量。
基层党建,从来不是书本上的理论,而是脚下的泥土、掌心的温度。记得有一次,我带着调研表走进山东销售枣庄分公司第49加油站,想听听员工们的心声。那天,营业员周敏愁眉不展,她家的樱桃园因天气原因滞销,眼看着果实就要烂在枝头。我心里一沉,党建的意义不就在于为群众排忧解难吗?于是,我和支部的同事们连夜商议,决定将樱桃纳入昆仑好客的果蔬采购范围,帮助她打开销路。几天后,当看到员工们在加油站吆喝着“10元5斤”的时候,我忽然明白,党建创新的灵感,往往就藏在这些最朴素的吆喝声里。
基层是最大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记得有一次,我在第50加油站值班时,看到员工们用废旧轮胎制作花坛,把站点装点得生机盎然。那一刻,我意识到,群众的智慧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深刻。党建创新,不是自上而下的设计,而是自下而上的生长。那些来自一线的点子,或许不够“高大上”,却能扎根泥土,开出最真实的花朵。
党建创新的路并不平坦。从最初的摸索到如今的成熟,我们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和调整。记得有一次,我们尝试在站点开展“党员示范岗”活动,但员工们热情不高,甚至有人觉得这是额外的负担。我一度怀疑,这样的创新是否真的有意义。后来,我带着问题再次走进基层,和员工们一起加油、一起整理货架,听他们讲工作中的酸甜苦辣。慢慢地,我找到了答案:党建创新不是形式主义,而是要让党员的身份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于是,我们调整方案,把“党员示范岗”变成了“党员服务日”,让党员们用自己的行动感染身边的人。渐渐地,站点的氛围变了,大家的笑容也多了。
星光不问赶路人,党建创新的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那些深夜的灯、沾满油渍的手套、员工们脸上的汗水,都是我们前行的脚印。党建不是高高在上的口号,而是点滴间的温暖与力量。它藏在员工们的一句问候里,藏在客户的一声感谢中,藏在那一箱箱新鲜的樱桃里,藏在那一盏盏照亮归途的灯光中。
我站在加油站的灯光下,看着车流如织,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党建创新的灵感,永远来自基层;而基层的力量,正是那一颗颗滚烫的心。只要我们俯下身子,倾听泥土的声音,就能让党建的星光,照亮每一条前行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