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山东销售枣庄分公司比作一棵大树,那么“家文化”便是深扎土壤的根须。它不喧声,却在每一次年轮里输送水分、养分,让枝头的“宝石花”在烈日与风沙中依旧葱茏。近年来,枣庄分公司以“绿色建家、关爱暖家、人才兴家、文化塑家”四把钥匙,打开了一扇通往“和谐、成长、幸福”的家园之门。
绿色建家:让站库“会呼吸”
“推门见绿、低头有菜、抬头有果”,这是枣庄21站员工每天上班的第一眼风景。15平方米的小菜园里,黄瓜、番茄、薄荷错落有致;栅栏上挂着责任牌,也挂着员工的笑声。公司把“生态家园”从口号变成图纸:15个活动室配齐书香与WiFi;废旧轮胎刷成彩虹花盆;员工用下班后的半小时,把“环保、廉洁、两整两清”绘成文化墙。绿色,不再只是颜色,而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归属感——站站有草木,店店有生机,人人有绿意。
关爱暖家:把“我”写进“我们”
“今天想吃啥?”是枣庄油库厨师老赵每天清晨在微信群里的第一句话。自“爱心送餐”启动以来,一线员工告别冷盒饭,迎来热乎饭;夏送清凉、冬送温暖,10大关爱举措像一条恒温的围巾,四季不缺席。更贴心的是,公司每季度开展思想动态调研,“口袋书”装进政策解读,“心理微课堂”装进情绪出口;党员干部下沉基层“六个一”帮扶,把“家长”的角色从制度里请出来,走进员工心里。于是,难题有人听、委屈有人说、成长有人陪,“家”就有了温度。
人才兴家:给每颗种子一片土壤
“不是谁天生会当站长,而是公司愿意给舞台。”90后员工王旭,从加油员到站经理,只用了三年。秘诀藏在“三强”干部培养链里:机关与基层双向挂职、站长站实战轮训、“一人多岗、一专多能”取证奖励。近三年,公司科级干部交流率超50%,后备站长、后备综合管理岗陆续“接棒”;一线持证率96%,高级工以上占比53%。人才不是被招来的,而是在“家”里被养大的——有规划、有赛道、有掌声,也有摔倒了再爬起来的托举。
文化塑家:让精神有回声
夜幕降临,枣庄分公司机关大楼灯火通明,一楼文化长廊的电子屏滚动播放着“最美青工”“健康达人”笑脸。文体协会把工间操跳成“最靓风景线”,第一届“赖茅杯”钓鱼比赛让安静的后勤大叔成了“冠军网红”。文化手册里,企业精神、管理理念被翻译成一句句“土话”:把活干到极致是敬业,把手艺教给伙伴是专业,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是创业。文化不再是墙上标语,而是每天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故事里,有凌晨两点帮同事顶班的背影,有烈日下为客户推车两公里的脚步,有把废旧油管改造成创意花坛的巧思。
家,因文化而长青 有人问,家文化的终点是什么?枣庄分公司工会主席马成彬的回答朴素而坚定:“当员工不再说‘我为公司干’,而是说‘我为我们家干’,文化就活了。”如今,走进任何一座枣庄加油站,你都能闻到三种味道:青草味、饭菜香、机油香;看到三种颜色:石油蓝、宝石花、笑脸;听到三种声音:“吃了吗?”“我来!”“一起!”——它们交织成一首无需谱曲的“家园歌”,在枣庄分公司各个角落久久回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