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嚓!”镜头定格的0.1秒里,加油员王艳正把92号汽油枪稳稳递给顾客,眼角弯成月牙;财务室刘姐抱着刚装订完的凭证,仰头大笑;而50岁的老计量员李传水,在夕阳下的油罐顶比出“胜利”手势——这些被瞬间捕捉的笑脸,如今铺满山东销售枣庄分公司一楼大厅的整面墙,成为最抢眼也最动人的“企业文化展厅”。
员工说:这是我与企业的第一张“合照”
“每天换班路过,我都会在人群里先找到自己。”26岁的李欣第一次上墙,照片里她正俯身为顾客擦拭车窗。她说,那天原本只是“随手多做一步”,没想到被同事偷拍。“看到自己笑得那么亮,忽然觉得‘服务无小事’这四个字有了画面感。”如今,她手机里一直保存着这张原图,设成了与母亲的聊天背景,“妈,你看我在枣庄挺好的!”
笑脸墙共收录128张照片,拍摄对象从站经理、加油员到保洁,没有职位高低,只有岗位不同。所有照片统一采用黄色工服、橙色背景,一眼望去像一片向阳的向日葵。业务经营部在征集时只提了一个要求:捕捉“最自然的笑”。于是就有了夜班后双眼微红却仍咧嘴比耶的值班长,也有了在菜园里举着刚摘黄瓜的厨师长。
顾客说:原来石油人爱笑、更会服务
很多第一次来枣庄分公司办事的客户,都会在笑脸墙前驻足。市民周先生指着其中一张照片感慨:“这个胖小伙我记得,上次我车打不着火,他推着帮我滑了十几米!”照片里的小伙叫赵磊,听到客户“指认”自己,他不好意思地笑:“原来我的服务被顾客拍了‘续集’。”
笑脸墙无形中成为“第三营业厅”。有客户专门来找“墙上那个爱笑的小姑娘”办卡;也有跑长途的货车司机进站第一句话就是:“跟照片里笑得一样,我就放心了。”微笑,在油枪与油箱之间完成了最温暖的传递。
文化说:让笑容成为看得见的生产力
枣庄分公司党委书记林树杨说:“我们要打造有温度的企业,笑脸墙就是温度计。”这面墙的背后,是枣庄公司“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理念的落地——每月开展一次“笑脸故事会”,由被拍摄者讲述照片背后的服务案例,让快乐可复制;每季度评选“最美笑脸之星”,把员工笑脸做成海报张贴在各加油站,形成内部PK;把顾客点赞留言同步上墙,让“外部认可”与“内部激励”双向奔赴。
今年1-6月月,枣庄分公司客户满意度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员工离职率下降35%。数据无声,却印证了那句老话:爱笑的企业,运气不会太差。
笑脸不老,故事继续
傍晚6点,夕阳把笑脸墙镀上一层金边。保洁阿姨张秀兰提着拖把经过,下意识整理了一下工服领口——她知道,说不定哪天自己的笑容也会被定格。“只要还在岗位上,我就冲着镜头笑,冲着顾客笑,冲着生活笑。”
128张照片,128个光源,连缀成枣庄分公司最鲜活的文化长卷。它们告诉每一位走进这里的人,在中国石油,微笑不只是表情,更是责任、是专业、是持续升腾的品牌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