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弱县实现跨越式发展,2024年9月,省级提出对2023年全省GDP排名后10位的县(区)(以下简称“重点帮扶县”)开展产业帮扶。为加快弱县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积极发挥基金扶弱培强政策功能,根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省级决定设立山东省重点帮扶县专项产业基金(以下简称“重点帮扶基金”),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破解弱县发展瓶颈,探索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路径。
记者在蒙阴县山东国兴重工的生产车间看到,两条智能化轮辋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这家占据国内工程机械轮辋市场六成份额的企业,却在产能爬坡时遭遇瓶颈,由于部分产线的智能化改造还未完成,老产线加工精度不足,他们不得不放弃一个660套出口订单。国兴重工技术总监刘芳絮告诉记者,这两条智能化改造后的轮辋生产线,目前尚未达到预定产能。“如果中间有一个零部件出现问题,我只能进行停线处理。要把这个件给它取下来,所以就耽误了整个流水线的正常的发挥。客户询了一个660套的订单,一个美国订单,我们现在也不敢接。就是因为我如果接了这个订单,就需要把后边的三一(重工)的、徐工的常规产品的订单取消。”刘芳絮说。
国兴重工去年投入6000万元完成首期智能化改造后,想要再升级产线已力不从心,资金缺口不小。
转机出现在今年初,山东启动重点帮扶县专项产业基金,为确保高质量完成重点帮扶基金设立投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省财政厅积极协调有关方面加强配合、压茬推进开展相关工作。2025年2月以来,省财政厅会同省新动能基金公司先后赴聊城、临沂、滨州、淄博等4市5县开展重点帮扶基金调研,与重点帮扶县及所在市相关部门座谈交流基金组建方案,考察储备的奥博生物、东阿阿胶、国兴重工等近20个项目情况,督促重点帮扶县及所在市相关部门提前做好资金安排、加快工作推进进度。
山东省财政厅政府引导基金管理处处长罗国宏介绍,省财政通过发挥政府投资基金“政府引导、聚焦重点、市场运作、带动发展”的作用,集聚各类资金资源要素,实行“先到先得”和“多投多得”的鼓励政策,充分调动市县积极性。借助市场化、专业化手段,进一步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机制,强化财金协同联动,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为10个弱县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重点帮扶基金目标规模100亿元,由省级财政与6市、10个重点帮扶县共同设立,采用母子基金架构。对母基金,省级财政出资20亿元,6市财政出资11亿元、10个重点帮扶县财政出资9亿元,力争募集社会资本60亿元。在临沂,首支子基金上月底精准投向国兴重工。这家企业成为首个受益者,获得2000万元帮扶资金。
“ 重点帮扶基金通过集聚资本、产业等资源要素,支持重点帮扶县的优质项目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产能提升,帮助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开拓销售市场,提升核心竞争力,帮助企业加快发展。”山东省新动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管理一部部长 赵琪这样告诉记者。
同时,通过收益让渡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国兴重工得到资金支持后,随即启动了第三条智能产线改造。目前,企业订单量持续增长,6条生产线都在高速运转,订单已经排到了8月份。国兴重工副总经理陈敏介绍,他们将充分利用好帮扶基金,智能化改造完成之后,预计成形工序(生产效率)提升50%,整体效能提高5%。
对蒙阴县来说,这次契机也非同小可。作为蒙阴县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去年产值达122亿元。当地正借力帮扶基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蒙阴县委常委、副县长危志国告诉记者,他们会“抓好项目培育,强化服务保障,充分发挥重点帮扶基金的引导作用,推动装备制造这一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迈进。”
目前,除首支在临沂落户的子基金外,聊城、淄博已完成子基金设立方案初稿,滨州已完成子基金框架搭建。十个重点帮扶县共储备36个项目。山东省财政厅政府引导基金管理处处长罗国宏告诉记者,重点帮扶基金投资的项目、企业经过了市场的专业遴选,投资效果接受市场检验和群众监督,有助于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基金以股权形式对项目企业进行投资,既能分享企业成长带来的收益,又能将退出后的资金重新投入到其他项目中,实现财政资金滚动使用。“省财政将积极推动重点帮扶基金高效投资运作,助力弱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壮大实体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努力探索出‘帮扶带动、市场运作、产业赋能’的工作新路径。”罗国宏说。
闪电新闻记者 曾宪琳 通讯员 陶安邦 报道